媒体发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媒体发声 >> 正文
张亚泽:努力实现人民政协独特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
发布时间:2020-05-10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人民政协独特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转化是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 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将党领导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最本质的特征,党的执政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需要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来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人民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此,必须全面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要高度重视政协党组在思想引领、履职实践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政协党组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要探索建立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机制,形成覆盖全体委员的常态化、网络化联系格局。三要探索实现政协党的建设和政协委员履职的相融合的办法,鼓励政协委员深入界别群众,正面发声,宣传政策,解疑释惑,为党的事业汇聚正能量。

二、 促进党派合作,将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有序的政党政治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立基于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共赢,而不是竞争和对立。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为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以及政党合作提了制度平台。

当前,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上,一方面,要引领政协系统和各民主党派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要搭好更多沟通平台,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致力服务大局。

三、 推进协商民主,将协商机构专门化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发展协商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过70年的协商实践,人民政协形成了包括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多样化的协商方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可以把各界力量凝聚起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突出表现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应在理性对话、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要进一步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参与决策的制度化,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二要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围绕推动重要政策重大项目落实落地、民生福祉问题解决,广泛进行协商并开展监督。三要进一步完善协商程序与协商的工作机制,通过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健全知情明政制度以及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来推动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四是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更多聚焦基层群众的关切协商议政。

四、 扩大人民政协的联系面,将人民政协的代表性和包容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意味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意味着国家能够将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表达纳入制度化平台。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搭建了各族各界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平台。这个制度平台能够将多元化诉求表达纳入理性化程序化轨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要扩大包容多样性半径,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二要守住政治底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不断凝聚、形成和扩大思想政治共识。三是要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文化、医疗、就业、住房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调研论证,反映群众诉求,提出真知灼见和合理建议,切实当好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桥梁和纽带。

原载《各界导报》2019年11月15日